城市设计效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,因此一直备受关注。为进一步提升城市设计效果,推进城市设计创新,在设计过程中应融入国土空间规划要素,明确在当前背景下城市设计创新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方向,以此来达到城市设计的目标。
一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
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》,强调国土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,提出应监督各类规划措施的执行过程、完善规划体系。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在实际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效。
二、城市设计现状分析
进入新时期以后,国家科技迅速发展,城市设计揭开新的篇章,在引入国际新型设计理念的同时,融入我国特色文化,并将生态发展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根本要求、变化趋势等,进行城市设计创新,实现城市各类要素的整合与灵活应用,设计具有可行性、先进性的创新方案,为城市设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三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创新对策
(一)遵循城市设计原则,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基本要求
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,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创新时,以不动产登 记、地籍调查、国土调查等法定数据为参考,加强城市景观、生态资源、自然地理、历史文化、经济社会、人口等方面的调查,对城市整 体情况深入了解与把握,基于此提出对应的创新对策,如此才能保证
设计方案的可行性、有效性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遵循城市设计原则,
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,让城市整体“四不像”,违背了城市设计初衷,
应让城市在保持恒定功能、基本架构的基础上,开展设计创新活动 ,具体设计原则涉及五个方面(表1)。
表1 城市设计原则
(二)将城市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,提升设计过程管控效果
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,城市设计创新下的管控传导从两方面着手
(图 1):一是横向衔接,二是纵向传导。具体分析如下。
图1 城市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方法
1、横向衔接
一方面,将城市设计总体性管控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,让城市创新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,再将管控条例纳入规划前提条件。另一方面,将城市创新设计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平台,依据平台为城市创新设计提供丰富的资料、演变的城市结构形态、城市发展变化需求等,并规范城市创新设计过程。
2、纵向传导
一方面,搭建城市设计体系内部纵向传导机制,参考国土空间规划分区,生成适应于各类空间分区的管理导则,作为城市设计创新体系内部向下传导校核的关键依据,导则可依据城市现状,设置不同性质内容,如覆盖城市底线管控的准刚性条例,或者是覆盖意图指引的弹性引导条例等。另一方面,增强与城市详细规划的衔接传导。分析国土空间规划管理体系链条,其针对一级、二级分区的规划呈向下传导姿态,并向上传承城市整体设计的根本要求,再横向接纳片区城市设计创新管控条例,落实到具体区域的规划设计中。故而要求城市整体设计、中观层面片区城市设计皆能与一级、二级分区规划实现有效衔接。
(三)优化城市设计格局,提升设计创新可行性
1、城市设计创新紧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
全面对接国土空间规划专项研究(综合交通组织、国土综合整治、耕地保护、生态修复、规模底线控制、空间发展战略等相关研究)、基础信息(城乡空间布局、魅力文化资源、农业空间分布、山水景观 资源、生态安全格局、自然地理本底等),统筹城市全域空间要素,
促进城镇空间(历史文化、山水格局)、农业空间(作物类型、地理 环境)、生态空间(森林草原、山地丘陵、河湖水系)等空间的统一
融合,塑造城市特色空间格局。
2、注重“三区三线”管控
关注“三区”特色空间要素,进入城市各个空间、角落,明确城市设计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联,以“三区三线”管控方式进行城市空间规划、调整,在展示城市人文性、先进性等各类新型时代特征的同时,不以牺牲城市风貌为代价;细化城市不同空间的功能定位,基于此进行相关建筑设计、公共建筑建设,落实城市设计创新举措,打开新局面,获取更多的发展机遇。
3. 细化大尺度开放空间,构建蓝绿空间结构
从蓝绿空间要素(郊野林田、山地丘陵、水系湖泊等)中提炼城
市蓝绿空间核心要素,设置生态保护红线,如生态公益林、森林公园、 自然保护区、湿地、重要水库湖泊、水源保护区等;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建的强制性标准,列出相关建设内容,强化城市廊道内主要农业空 间、山地丘陵、水系湖泊等的联通性建设,与公园绿道、生物性廊道、
城市通风廊道等构建网络化格局;细化蓝绿空间管控范围、要求,划
定重要廊道、生态屏障等对应的空间范围,从而确定城市设计创新中的管控方向(图 2)。
图2 城市设计创新空间管控方向与范围
综上,概述了国土空间规划背景、城市设计现状,在文章核心模块围绕遵循城市设计原则、将城市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等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,提出了各项对策,但在实际城市设计中应用时,仍需结合城市实际继续加以完善,使其发挥更大作用,优化设计效果。